设为首页 | 繁体中文 |无障碍浏览 |智能机器人
文化综艺——让传统文化走向大众生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5-15
【字号:
打印

  2017年,文化类综艺节目因创新的节目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得到了众多观众的认可。无论是口碑评价还是收视率表现,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众多电视文艺节目中都十分抢眼。继《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和《国家宝藏》之后,今年春节期间,文化类综艺节目再次为观众奉上丰盛的文化大餐。

  《经典咏流传》:传统文化走向大众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朝诗人袁枚这首“孤独”流传了300年的小诗,日前在《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经由来自乡村的师生质朴演唱,一夜之间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无独有偶,《明日歌》《将进酒》等多首观众耳熟能详的诗词,都在“和诗以歌”的形式下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经典咏流传》是央视在大年初一推出的一档全新文化类综艺节目。该节目采用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方式,在传统诗词文化中融入时代和流行元素,重新激活传统诗词生命力的同时,收获了一众年轻观众的肯定,豆瓣网上的评分高达9分,不少网友都表达了对该节目的极大兴趣。一位名为“宵小”的网友说:“古时候的诗词本来就是配曲演唱的,这个节目很好,用现代的新旋律赋予古诗词新的活力和美感,更有助于现代人理解古诗词,从而深化和发扬传统经典文化。”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看来,《经典咏流传》这类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给世界传统文化的传播难题,找到了一种中国式的解决途径——以跨界创新的节目模式、丰富多元的表现内容,实现更深层次、更高格局的价值引领。“这一年多来,电视文化综艺节目虽迎来了迅猛发展,但是‘益智答题’和‘朗读诵读’占据了很大比例,市场跟风严重。当我们翘首以待文化类节目在资源、品类、形态上实现更多突破时,这类文化综艺节目及时为我们树立了新的文艺美学标杆,在音乐美学和诗词美学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冷凇说。

  “诗者天地心,盛世必有歌。”据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介绍,为了寻找文化节目新的破局之法,《经典咏流传》的策划筹备历时一年多,多方比较下,最终选择诗词与音乐的跨界融合。“我们希望借由这一形式,将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财富与新时代的价值追求连接起来。”从节目播出后得到的收视反馈和评价来看,节目很成功。

  《舌尖3》:呈现食物制作背后的文化诉求

  大年初四,《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以下简称《舌尖3》)在央视播出,继续带领观众“荧屏寻味”。不过,与前两季不同的是,《舌尖3》中除了对美食的描述,还展现并挖掘了制作美食的器具、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地方风俗。如第一集即以“器具”独立成篇,讲述了刀、坛、锅、盘、碗等美食器具的故事。对此,《舌尖3》总导演刘鸿彦说:“我们希望在呈现出食物是怎么制作的同时,也能把美食背后附着的东西挖掘和呈现出来。”

  尽管一些冲着美食而来的观众对此表示了些许失望,网络上对于该系列节目的评价也存在很大争议,但节目播出后不仅保持较高收视率,影响力也丝毫没有减弱。据美兰德公司监测统计,截至2月27日,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的《舌尖3》相关视频点击总量突破两亿次。据索福瑞全网监测数据,从2月19日开播至2月26日节目收官,《舌尖3》8集的平均收视率达到1.49%,创造了纪录片电视观众的一个收看高峰。节目中提到的章丘铁锅更是成了热销商品。

  在业界看来,由于前两季带来的现象级传播效果,“舌尖”系列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文化载体。无论是“稀豆粉”“胡辣汤”还是“石花膏”,这些地方美食都已相应转化成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散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有评论人士认为,表现食物诱人的味道是容易的,但是呈现食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是有难度的。为此,《舌尖3》的主创团队在创作之初就表达了创新的决心。

  当然,改变风格也可能会令观众难以接受。不过,“即使冒险,也要对美食文化的创新表达进行探索。”一些网友对这样的创新探索表示认同,认为片子在用镜头捕捉中国佳肴极致之美的同时,有必要挖掘食物背后的文化历史。

  观众更愿意为文化买单

  实际上,无论是春节期间文化娱乐市场上高涨的文化消费热情,还是荧屏上人们对于高质量文化节目的需求和欢迎程度,不难看出国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一大批文化类节目,尤其是以央视和部分卫视台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出现,令综艺节目从一味的喧嚣转向了对高雅和品位的追求。随着近年来多档优秀文化类综艺节目相继热播,2018年,文化、科技含量十足的节目依然受到制作方的青睐。

  开年以来,多家卫视相继推出了多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如深圳卫视开播的《一路书香》,围绕经典文学、古老文化印记、文学名人故地等,将读书与行走相结合,在一座座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名城中开启一段段文化之旅;浙江卫视《小城故事》则走进国内各具特色的小城,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为观众缓缓揭开小城文化的神秘面纱,领略中华小城历史文化的风韵;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谢谢了,我的家》,透过一个个家庭,构筑出中国人的文化图景,唤起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情感共鸣,从而重新定义了“家风”——来自生活、尊重生活、指引生活;江苏卫视推出的《最爱故乡味》,以“美食+亲情+乡愁”的模式,带着家人亲手制作的家乡美食远赴海外,让春节无法归家的游子能在第一时间尝到家乡的味道……

  随着以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立意的文化类综艺节目频繁出现在荧屏上,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成为这类节目的主流观众。数据统计发现,《我在故宫修文物》《见字如面》等一系列人文类节目的受众群体以“85后”“95后”居多。这一方面证明了文化类节目的活力和魅力,同时也为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持文化类节目旺盛的生命力,如何留住年轻观众,成为文化类节目生产、传播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责任编辑:赵建华 高明博
附件下载:

下一篇: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

相关文章